讎
复制讎字概述
纠错〔讎〕字拼音是(chóu),部首是言部,总笔画是23画。
〔讎〕字是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隹、誰”或“雔、言”或“隹、言、隹”。
〔讎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言。雔( chóu )聲。本义是應答。
〔讎〕字仓颉码是OGYRG,五笔是WYYY,四角号码是20215,郑码是NISN。
〔讎〕字的UNICODE是U+8B8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35726,UTF-32:00008B8E,UTF-8:E8 AE 8E。
〔讎〕字异体字是仇、讐、雒、雠、𠵁、𢛇、𢢧、𩀕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讎的意思
纠错讎雠
chóuㄔㄡˊ基本解释
①应答;对答。《説文•言部》:“讎,猶噟也。”《玉篇•言部》:“讎,對也。”
②相等;匹配。《爾雅•釋詁上》:“讎,匹也。”《廣雅•釋詁一》:“讎,輩也。”
③符合;适当。《史記•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上使御史簿責魏其所言灌夫,頗不讎,欺謾。”
④应验。《字彙補•言部》:“讎,應驗也。”
⑤校对;校勘。《正字通•言部》:“讎,校勘書籍曰讎,比言兩本相對覆如仇也。”
⑥报复。《字彙•言部》:“讎,報也。”
⑦付给;酬偿。《墨子•經下》:“賈宜則讎。”
⑧卖。《洪武正韻•尤韻》:“讎,售也。”
⑨施行;运用。《韓非子•有度》:“則君臣之間,明辯而易治,故主讎法則可也。”
⑩同“仇”。仇怨;仇恨。《楚辭•九章•惜誦》:“專惟君而無他兮,又衆兆之所讎。”
⑪同“仇”。仇敌。《書•泰誓》:“誕以爾衆士,殄殲乃讎。”
⑫通“稠”。多次;屡屡。《書•微子》:“降監殷民,用又讎斂,召敵讎不怠。”
⑬姓。《正字通•言部》:“讎,姓。”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从言。雔( chóu )聲。本義:應答。
2.同本義。
respond;
讎,猶應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。按,以言相當也。讎,對也。 —— 《三蒼》無言不讎。 —— 《詩·大雅·抑》憂必讎也。 —— 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著之盤盂,屬之讎柞。 —— 《戰國策·趙策一》
讎祚(在筵席上賓主互相敬酒)
3.校對文字 。
proof read;
讎定(校對考正)
名词
1.爲仇的異體字。
2.同「仇」。仇恨;仇怨。
hatred;
怨偶曰讎。 —— 《一切經音義》引》《三蒼》又衆兆之所讎。 —— 《楚辭·惜誦》。注:「大怨曰讎。」
讎怨(仇恨,憎怨);讎隙(猜忌、仇恨)
3.同「仇」。仇敵。
enemy;
反以我爲讎。 —— 《詩·邶風·穀風》祁大夫外舉不棄讎,內舉不失親。 —— 《左傳》
越南字释义
讎
◎读音thù[ 仉~]敌人。
讎字的翻译
纠错- enemy, rival, opponent
- Fehde (S), Feindschaft, Feindseligkeit (S)
- ennemi
讎的国语辞典解释
讎雠
chóuㄔㄡˊ详细解释
动
1.应答、对答。
《诗经•大雅•抑》:“无言不雠,无德不报。”《新唐书•卷八五•王世充传》:“而世充素诡妄,不能雠其语,士大夫遂贰。”
2.相等、相类。
汉•扬雄《法言•重黎》:“夫欲雠伪者必假真,禹乎卢乎终始乎。”《汉书•卷六八•霍光传》:“卒不得遂其谋,皆雠有功。”
3.适当、恰当。
《史记•卷一○七•魏其武安侯传》:“于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,颇不雠,欺谩。”
4.应验。
《史记•卷二八•封禅书》:“五利妄言见其师,其方尽,多不雠。上乃诛五利。”
5.校对、校勘。
《文选•左思•魏都赋》:“雠校篆籀,篇章毕觌。”《新唐书•卷九八•王珪传》:“召入秘书内省,雠定群书。”
6.偿付。
《资治通鉴•卷五四•汉纪四十六•桓帝延熹五年》:“云臣私报诸羌,雠以钱货。”
名
1.仇怨。
《左传•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祁大夫外举不弃雠,内举不失亲。”
世雠、私雠。
2.姓。如汉代有雠迁。
讎的两岸词典解释
讎的字源字形
纠错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
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
秦 简 睡虎地
汉 简 张家山
汉 石经 熹平石经
唐 石经 开成石经
宋 印刷字体 广韵
宋 印刷字体 增韵
宋 传抄 汗简
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
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
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
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